Press ESC to close

离大谱!这群人居然拿女球员的经期赌球

在这个赛季,WNBA(美国女子篮球联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收视率突破250万观众,许多明星球员,如凯特琳·克拉克和安吉尔·里斯等,名字迅速突破圈层,吸引了大量关注。联盟扩军、吸引投资的消息频繁出现,社交媒体上关于女子篮球的讨论也空前热烈。这一切都表明WNBA在不断地走向辉煌。

然而,正当这项运动获得巨大的关注与成功时,却有一些人试图用卑劣的方式将女性运动员的成就再次纳入性别歧视的老框架之中。这一次,这些人不再仅仅是关注女运动员的外貌,甚至开始将焦点放在了女性的生理隐私上。在网络平台上,一群名为FadeMeBets的赌徒们,依据他们所谓的“预测”模型,试图通过分析WNBA球员的月经周期来预测比赛结果。通过追踪球员在24到38天内的生理数据,他们声称可以找出所谓的“表现低谷时段”,并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他们甚至计划在月经到来后进行下注。

但事实上,月经周期这种生理现象非常复杂,而且个体差异极大。每位女性的生理周期长度、运动表现、甚至情绪反应都有很大不同。许多人可能不了解,女性的月经周期并不是固定的28天,有时甚至会因个人压力、训练强度等因素产生巨大的波动。此外,许多女性运动员会通过药物调节周期,以确保在重要比赛期间保持最佳状态。

这些所谓的“预测者”显然并不关心科学事实,他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来支撑他们的赌博行为。更讽刺的是,现代科学并没有得出“月经会严重拖累运动表现”的结论。相反,月经后的卵泡期通常会让女性的身心状态逐渐回升,这时,女性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反而可能是优势。

然而,这群赌徒却只看到女性月经期间的“脆弱”,他们并不理会科学的实际结论。这种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不仅荒谬,还将女性的生理特征误解为运动表现的唯一影响因素。这种行为并不仅仅是对女性运动员的个人隐私的侵犯,更是在加剧长期以来对女性运动的不尊重。

一些支持者甚至辩解道:这种做法给WNBA带来了更多关注,虽然流量不纯,但总比没有关注好。然而,这种短视的看法完全忽视了女性运动员的真正价值。通过关注她们的生理周期,而非她们的竞技表现和奋斗精神,这种关注已经完全异化了体育的本质。它将运动员简化成与激素波动相关的数字,而非全力拼搏的选手。事实上,这种从赌博和窥探隐私中获取的关注,不可能转化为真正的支持,反而会让球员感到被冒犯,甚至产生恐惧,真正热爱女子篮球的观众也会因此感到厌恶。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流量”虽然暂时能吸引一些赌徒,但当这种关注逐渐消退后,WNBA和女性体育的形象可能被严重损害。随着对女运动员生理周期的过度关注,逐渐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女性体育的亮点并不在于竞技水平,而是在于她们的性别特征和生理现象。这种怪异的关注,不仅不会对WNBA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把她们拉入更加低俗和庸俗的讨论语境中。

这种行为并非首次在WNBA赛场上发生,之前,球迷曾向场内投掷情趣玩具,带有性暗示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事件背后,暴露的是女性运动员所面临的系统性性别歧视与不尊重。从过去对她们外貌的议论,到如今对她们生理隐私的公开讨论,长期由男性主导的体育舆论场,总是将女性运动员的身体、性别特征作为评论的重点,而非她们的技术与成就。

更为可怕的是,若这种基于生理周期的偏见继续蔓延,可能会成为体育行业迈向性别平等的巨大障碍。如果这种荒谬的论调被广泛传播并被接受,女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可能会在潜意识中被打上“打折”的标签,这种无形的污名将进一步压缩WNBA球员原本就狭小的薪酬空间。

展开全文

这个赛季,WNBA的球员们通过辛勤努力和汗水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她们的成就应该受到所有人的掌声和尊重。而月经,只是她们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与篮球比赛的胜负没有任何关系,更不应成为任何人下注的工具。

批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在捍卫球员的隐私和尊严,更是在保护体育的纯粹性。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基于性别和生理特征的窥探和赌博,而是对女子体育的健康和持久支持,是基于对运动本身的热爱。

是时候有人站出来,制止这一场闹剧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